乞士生活威仪 
  化缘,规定弟子们不要起分别心,穷人富人一样,挨次去化,不可以专向穷人化缘, 
或专向富人化。譬如迦叶尊者,是印度的首富出身,但是他特别同情下层的贫苦社会, 
所以他都到贫民区去化缘,同时收些弟子也都是穷苦的人。另外一个弟子须菩提尊者则 
相反,喜欢到富贵人家乞食化缘,佛曾把他们两人叫来说:你们这个心不平,不管有钱 
没钱,有地位没地位,化缘的时侯,平等而去,此心无分别,而且人家给你多少就是多 
少,这一家不够,再走一家。我们现在看到出家人站在门口拿个引磬叮叮,那个就是释 
迦牟尼佛留下来的风范。 
  说到乞食的制度,泰国还保存著。泰国信佛教的家庭,中午饭做好了,出家人没有 
来化缘以前,锅盖也不敢开;出家人来了,锅盖赶快打开,用勺子在饭锅中心挖起装上 
一碗,再把很好的菜给他装满。化缘的走了,自己才吃饭,这是佛教所遗留的制度。 
【入舍卫大城乞食。于其城中。次第乞已。还至本处。饭食讫。收衣钵。洗足已。敷座 
而坐。】 
  这一段是讲化缘吃午饭的事。我们研究佛经,会发现所谓夜里到白天,昼夜二六时 
中,佛都在禅定中,在如来大定中;只有中午吃了饭,才打坐休息一下。大概从下午一 
两点到五六点钟说法,等到天快要黑了,大家闭起眼睛又入定去了。 
  在舍卫国首都的大城,他挨门挨户的化缘。化好了以后,「还至本处」,没有说在 
路上就吃起来了,不像我们买一根香蕉,一边走就咬了一口,很没有威仪的。佛把饭碗 
端回自己的讲堂,「还至本处」,在规定的地方吃饭,「饭食讫」,饭吃完了。「收衣 
钵」,再把衣服及碗都收起来。然后有一个动作,「洗足已」,还打水洗脚。 
  所以我说这一本经是最平实的经典,佛像普通印度人一样,光脚走路,踩了泥巴还 
要洗脚,非常平凡,也非常平淡,老老实实的就是一个人。 
  「敷座而坐」。洗完了脚把自己打坐的位置铺一铺,抖一抖,弄得整整齐齐,也没 
有叫学生服侍他,更没有叫个佣人来打扫打扫,都是自己做。生活是那么严谨,那么平 
淡,而且那么有次序。由这一段看来,金刚经会使人觉得学佛要设法做到佛的样子才好, 
不像其它经典那样,把佛塑造得高不可攀,只能想像、膜拜。 
  看了金刚经,佛原来同我们一样的平常,虽是太子出家,但是他过的生活同平民一 
样。当时印度的阶级森严,他却指定一个最低贫民出身的弟子优波离尊者,执法管纪律, 
任何人犯了法都一样处理。所以在现实的生活里,在最平凡中,建立了一个非凡神圣的 
境界,也就是佛的境界。
相关栏目:金刚经说什么(南怀瑾)
【学佛有问必答】 
如果您在学佛过程中遇到种种疑惑或者困惑,推荐您加佛有的微信号"foyou188",提供一对一的免费人工咨询服务,专家坐诊、有问必答!南无阿弥陀佛。数千个学佛答疑文章已整理,点击进入
  
  
  
  |